柳宪军深入市农业局调研产业脱贫工作
发布日期:2017-05-12作者:李枫 卜灿灿
5月12日上午,副市长柳宪军在市政府副秘书长祝瑞波陪同下,带领市发改、财政、林业、扶贫等部门人员,以及南京市来我市挂职的两名领导,深入市农业局实地查看市产业脱贫办工作,听取产业脱贫、食用菌发展专题汇报,督导H7N9防控工作。市农业局局长刘清民,局党组成员、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应武,副局长邵宝成,市产业脱贫办常务副主任洪亮、李红斌参加座谈会。
柳宪军一行首先来到市产业脱贫办公室,实地查看机构建立、人员到位、工作开展、制度建设等情况。在听取了李红斌关于产业脱贫办机构组建、人员抽调、职责分工、作战部署及近期主要工作介绍后,柳宪军走进工作室,与2名年轻干部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学历、工作经历、职责和产业脱贫工作情况,查阅其工作笔记,了解其工作认识。在看到产业脱贫办作战氛围浓厚,产业布局科学、行动任务明确;干部分工明确、心有工作、干劲十足的精神状态后,他指出,产业脱贫办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好市委政府产业脱贫的参谋部。产业脱贫办干部要加强传帮带,心系贫困群众,心怀感恩之情,把脱贫作为事业干,主动学习,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产业脱贫路径,努力当好产业脱贫的先锋队。
座谈会上,洪亮汇报了全市产业脱贫工作进展、存在困难和问题、今后工作重点和建议。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阮斌汇报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王应武汇报了全省H7N9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及落实情况。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就推进产业脱贫和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了发言。针对产业脱贫,刘清民说,抓好产业脱贫工作,必须在“脱贫对象精准、产业选择精准、带动主体精准、利益联结精准、扶贫政策精准、运行机制精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要创新产业脱贫机制,进行折股量化试点,让贫困户分享国家投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二要创新技术帮扶形式,要变固定的讲座为田间课堂,开展现场培训、现场教学等,面对面、手把手教,提升贫困户技术水平。三要探索激励机制,运用“三项机制”助推产业脱贫、特色农业攻坚战,鼓励工作创新,表彰重用实干者。四要研究金融支持产业脱贫机制,创新金融产品,争取省级金融支持产业脱贫试点,增强产业脱贫后劲。就食用菌产业发展,刘清民讲,食用菌产业既是市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更是具有短平快特点的脱贫产业,还是出口创汇产业。当前,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正处在稳定发展阶段,通过人大专题调研,已在市上形成发展共识。市农业局当前正在做规划、起草指导意见,探索产业脱贫相结合的路径。恳请市政府利用南京对口扶贫项目支持三件事:一是支持开展发展食用菌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计划在全市选50个村,每个村投资50万元,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开展培育村集体经济试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帮助引进香菇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补齐我市食用菌发展短板。三是支持建设商南香菇批发市场和西安商洛食用菌专营门店,为产品变商品提供平台支持和销售渠道。就H7N9疫情防控,刘清民指出:我市尽管没有出现疫情,尽管前期工作很到位,但要高度重视,我市紧邻关中,要细化措施,夯实责任,加强预防和监测,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并迅速开展养殖市场调研,研判疫情影响形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向政府汇报,确保禽业正常生产。
祝瑞波指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根本,产业脱贫,选准特色产业是关键。发展特色产业要做过细规划,全市除了发展十大主导产业外,还要要发展光伏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初加工、精深加工,不仅要将产品买到东南沿海地区,而且要出国创汇。对于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还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特别是要建设好特色小镇,这是产城融合的载体,是产业脱贫的发展方向和重要载体。要紧紧依靠强有力的村级组织,抓好村级党建和村级经济两个重点,着力提高村组织的信誉力和战斗力。要发挥村干部对农村情况最熟悉、最接地气,是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建强村班子,以村为单位以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构建集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产业服务体系,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着力解决农民脱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发挥驻村干部、村官的作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销售,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要用好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食用菌,在巩固香菇、木耳的基础上,加大珍稀菌类发展,选择示范村,扶持项目开展村集体经济培育试点,实现废料循环利用,农民脱贫增收。
在听取三项工作汇报后,柳宪军指出,市农业局在脱贫攻坚战“八个一批”部门中行动快、站位高,人员到位、制度到位,工作进展好,相信市产业脱贫办能够引领、考核和推进全市产业脱贫工作。针对今后产业脱贫工作,他强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弄清楚中央为什么把产业脱贫工作放在农业部门?习总书记为什么讲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什么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什么脱贫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为什么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要做到“六个精准”等问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学深悟透,解决好思想问题,避免工作按部就班,就事论事,要把思想认识提升到贫困根源不在农民、而在干部思想的贫困、服务水平的贫困、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要充分认识到商洛脱贫最大的短板是产业脱贫,产业脱贫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少、产业弱。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做到思路精准、步子到、方法到、效益到,努力寻找脱贫增收新空间,把特色产业发展上去,真正实现脱贫摘帽;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发挥好产业脱贫办“三大”作用:一是指导作用。编制农业发展大纲,以县为单位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加强对县区的思路指导、规划指导、模式指导,深化利益联结,探索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加速产业脱贫进程。二是服务作用。市产业脱贫办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既是指挥单位更是服务单位。要帮助县区搞合作,争项目,主动为县区服务,满足县区工作需求。要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网络培训方式,帮助农民找市场、搞协作、抓营销。三是推进作用。要用好考核指挥棒,敢于考核、评比,科学督查、有力督查,促进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三要严格工作要求。一是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产业脱贫的关系,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是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儿去”问题的有效途径,产业脱贫要在“八个一批”脱贫工作中领先。二是瞄准脱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全市要形成现代农业体系,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精准扶贫措施,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效益。各相关部门要配合编好食用菌发展规划,制定食用菌发展意见,清理政策障碍,研究建立服务体系,抓好50个村集体经济培育试点。同时,还要高度重视H7N9疫情防控,完善预案、储备物资,健全应急队伍、开展防控演练,强化市县沟通、掌握工作主动,调研养殖态势,提出应对策略,着力防范出现群众弃养现象,确保畜禽养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