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生产标准管理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实验室管理标准
一、种源的制备
(一)母种感官要求:包括容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培养基灌入量、培养基斜面长度、接种量、菌种外观、斜面背面外观、气味等。
(二)母种生物学化学要求应符合,包括菌丝生长速度、母种栽培性状等
二、技术部及实验室应对下周搔菌批次的栽培种做理化指标的检测,根据理化指标的不同,分别对搔菌时间作出建议或安排。
•食用菌原材料称重和拌料标准
1、配方的制定和更改2、按照配方和配比要求定量称取原材料3、搅拌的方法4、采用一级搅拌结合二级搅拌的搅拌方式5、装瓶时间6、禁止项
•真姬菇装瓶管理标准
1、容器要求 2、装瓶要求
•食用菌灭菌与冷却管理标准
1、灭菌2、冷却
•真姬菇接种管理标准
1、进入接种区域前的消毒2、接种前的准备工作3、菌种的使用4、接种5、卫生清理6、接种关键工艺控制点
•食用菌培养室管理标准
1、培养室使用前消毒:2、培养室的调控管理3、培养室的综合管理4、培养期间病虫害防治及其它管理5、栽培种出库标准与检测6、新入栽培种的保护
•食用菌搔菌管理标准
1、调整环状搔菌刀位于合适位置,用75%酒精擦拭或火焰灼烧消毒搔菌刀刃。2、挑选菌瓶时,剔出已受杂菌感染的菌瓶,以避免搔菌刀刃造成交叉感染。3、发现搔菌中搔过污染菌瓶,停止生产并用75%酒精溶液或火焰灼烧对搔菌刀进行重新消毒后再次使用。4、搔菌深度以瓶口以下1.0—1.5cm处为宜,个别未搔干净的菌瓶,须手工处理,确保料面整洁、无余料。5、搔菌后,菌瓶内定量注水。防止出菇初期培养料面过于干燥,注意环沟内不要有积水。6、搔菌后,菌瓶移进生育室的床架上,生育室在使用前要清洗和熏蒸消毒。7、覆盖无纺布,无纺布要预先用清水清洗,并进入灭菌柜灭菌消毒。8、叉车由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未经生产经理允许不得驶出作业区域。9、污染菌瓶在搔菌室内不得开盖,待挖瓶时开启,防止搔菌室环境受到污染。10、消毒
•食用菌生育室管理标准
搔菌后的管理内容主要是促使料面菌丝尽快地恢复;最大化的诱导菇蕾整齐、一致和快速形成;规避或减少料面气生菌丝的发生;菇芽保护;菇蕾分化发育;子实体状态调整等等。生育管理综合调控要点:1、搔菌后的管理内容2、无纺布选择
食用菌生育室采收标准
1、采收标准2、采收适期3、采收环境4、采收要求5、采收结束后,进行卫生清理,房间内无明显积水,无尘土。
真姬菇包装管理标准
一、组盒、分级、包装:(质检部监督)
1、基本流程2、采收方法3、产品预冷处理4、产品储存:5、重点注意事项:
(1)出口产品必须经预冷后包装。
(2)运程较长或季节温度较高时的产品亦须经预冷后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