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绿缘三心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等级:
质量控制措施

商州区绿缘三心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绿缘现代农业园区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高标准建设蔬菜基地,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标准化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基地管理办法:

一、组织领导

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是从生产到消费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公司领导非常注重基地的建设,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技术员及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基地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推广无公害食品栽培新技术,普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平衡施肥技术;严格按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流程来操作。组长、副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和工作协调,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成员把好自己分管的工作,确保每一道环节都有人管。

二、基地环境管理

本公司基地生产的蔬菜自质量认证以来,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善、稳定基地环境质量,保证水、土壤、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对于土壤公司采取增施有机肥和轮作换茬的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能力;对于水质,灌溉用水全部用地下水,水质一直比较稳定。定期对基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加强示范区环境质量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控制环境污染,保障基地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生产资料

加强对基地所用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农药、肥料的经营管理。统一购进国家及省推荐的或经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农业生产投入品,从源头将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不合格肥料拒之产地之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任何人不得自作主张购买违规品种,否则一切不良后果自负,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

认真贯彻《农业法》、《质量法》、《环境保护法》、《陕西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我地实际,逐一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的详尽的操作规程,真正做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环境都有标准可依。

2、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

依据无公害食品生产中对肥料的要求,平衡施肥,为蔬菜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一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二是引进推广新型生物肥料。三是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对土壤进行化验、对产量进行记录,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不同生育期相应的施肥方案。

3、综合防治病虫害

一是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虫的蔬菜品种,种子经非化学处理,轮作套种以及适宜水、肥、温度调控,增强作物自身的抵抗能力。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来源;二是生物防治,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的措施,保护环境;三是物理防治,如架设防虫网,灯光诱杀,采用覆盖或人工直接捕杀等,切断病虫来源。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无公害食品生产水平

为使员工熟练掌握无公害食品蔬菜生产技能,搞好技术培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1)培训形式:将《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禁用农药规定》等编印成小册子发到员工手中,做到人手一册。设立田间课堂,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有业务关系的专家来讲课,首先对农场场长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对基地的员工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生产者无公害食品生产水平。(2)培训内容: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的意义,国际、国内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形式;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知识,具体包括: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化肥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化肥合理使用要求等;农药检测的意义及基本知识。(3)培训时间:有关技术人员季前集中培训7-10天;基地员工季前培训1次平均1天以上;季中根据不同情况不定期设立田间课堂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公司员工对无公害食品的认识和生产技能,以此保证各项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五、产地档案管理

由公司建立基地蔬菜数据档案库体系。按照无公害食品蔬菜生产的标准要求,公司要对各蔬菜的生产、储存保鲜、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情况做好完整的档案记录。加强数据化管理,把所有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逐渐建立起高标准的产品数据档案库体系。

六、内部检测制度

以公司检测室为主,依托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引进先进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采用全面检查和抽查的办法,实行跟踪管理,发现产地被污染或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关要求,以及产品质量不达标的地块,查明原因,根据公司规定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强化监督

在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监督的同时,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定期向管理部门汇报生产情况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