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安华兴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镇安华兴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魔芋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魔芋栽培的种植基地的选择、环境条件、种芋选择、贮藏、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二、种植基地的选择
所选地带应在5-10月期间气温不低于14℃,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以上,7-9月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80%-85%。有天然的山体、树林适当遮阴以调节温度的地带。在魔芋生长的6个月期间,日温为25℃的日期愈长,愈利于魔芋生长发育,病害愈轻,产量愈高。
三、栽培地的选择
栽培地块夏季宜较阴凉湿润,以利魔芋生长,秋冬季宜较温暖干燥,以利球茎挖收及贮藏。因此,一般宜选山峦互相遮挡或有树木遮阴、半阴半阳、空气湿度较高的倾斜、背风地带,有水源能灌溉,排水良好,夏季暴雨不致土壤严重冲刷的地块。对山区坡向的选择应与该地气温相结合考虑,若气温相对较低,生长季较短,生长期间已接近魔芋生长最适温25℃,而无35以上高温致害,宜选阳坡获得较充足日照以提高产量。总之,选择地块一忌酸土或盐碱土,二忌过于黏重、板结的土壤,三忌连作已发病的地块,四忌渍水难以改良的地块,五忌与十字花科、茄科、瓜类作物间作或轮作。
四、整地
魔芋整地总的要求是适时翻耕,精细平整,疏松土壤,上虚下实,清除杂草和根茬,无石头和土块,保墒防渍,结合施足底肥,达到深、松、细、平、净、肥等标准。冬前深耕使土壤得到充分熟化,并冻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或深埋土喜忧参半下窒息而死。春后深耕细整,开厢理沟,务必使整块地四周及畦间相通,排水顺畅。若采用间套作方式,则不能让吸肥力强的作物与魔芋争肥,应根据间套作物根系分布,适当安排其位置,并对魔芋施肥上给予照顾。如与玉米间套,应选高秆及株型紧凑品种,视该地块所需的荫蔽度在每畦或隔畦的畦旁另开播种行及施肥窝播玉米。若与幼龄经济林木间作,应依林木的行距决定行间种几行魔芋,以调节魔芋的荫蔽度达60%以上。种植行不能紧挨树干及其主根,以免伤树根并与林木争肥。
五、种芋选择
选择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当地生产条件,获得较高产量的品种,就地或就近选购适宜的魔芋种。如四川“万源花魔芋”是从全国13个花魔芋种中选出并经审定的优良花魔芋种。种芋选球茎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有光泽,形状圆形或长圆形,芽窝小、口平、顶芽粗壮、表面光滑、无疤无病无伤、花魔芋500克以下,白魔芋50克以下的作种。根壮茎应充实无病害,繁殖材料以2年生植株上着生的根状茎为好。每类种芋的大小应基本一致,以便分类分龄栽植。
六、种芋贮藏
1、宿地越冬保种贮藏
在冬季气候温和无霜冻或霜冻轻微的低山地带,对于用小球茎或根状茎繁殖的种芋,当年可不收获种芋,将种芋采取宿地贮藏。9月底以后,球茎已逐渐成熟并转入休眠期,叶生长已停滞而逐渐枯黄直至倒伏,此时,商品芋开始陆续挖收,魔芋自然倒苗后,立即培土,并用稻草、茅草、树叶或薄膜等覆盖。覆盖物越厚越好,以起防寒作用。次年开春后,于播前小心挖出,晾干水气后即可整理、运输与播种。
2、保温棚贮藏
魔芋贮藏量大时,建立保温棚贮藏。棚内要求保温、干燥、通风良好,用木料做成贮藏架,将收获精选后的种芋在室外晾晒10天左右,让其自然干燥,然后由下至上分若干层,层间距30-50厘米,最下层不放种芋,每层铺放上下两排魔芋。对于较小种芋及根状茎可适当增加堆放厚度。使温度稳定在7-10℃,相对湿度稳定在70-80%,应加强检查剔除腐烂变质球茎,周围撒石灰。
七、播种
1、播种
选睛天先摊晒种芋3-4天,以达到杀菌消毒,促进魔芋主芽萌动,提早出苗的目的。
2、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种芋在50克以下的,行距可采用4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密度5500-7500株;
种芋在50-100克之间,行距可采用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每亩密度4500-5500株。
种芋在100-200克之间,行距可采用50厘米,株距35厘米左右,每亩密度2800-3800株;
种芋在200-400克之间,行距可采用55-60厘米,株距40-45厘米左右,每亩密度1600-2800株。
根据生产经验,行距按照种芋直径的6-7倍,株距为4-5倍即可。
3、种植方法
根状茎或小球茎进行沟植,在畦上横向或直向开种植沟均可,但一般横开沟,沟距20-30厘米,根状茎依同一方向,头尾相接放沟中,小球茎间距离约15-20厘米。作商品芋栽培的种芋按8、9株行距沟植或窝植。种植沟的深度依种芋大小为10-20厘米,小种芋栽植过深,不易萌芽出土;大种芋栽植过浅,因新芋是从种芋顶端向上长出而易暴露顶端于土外,且易被风吹倒;土壤潮湿宜较浅,土壤干燥、保水较差宜较深。种芋均应45°斜植。若为坡地则顶芽向上栽植。种芋摆进种沟后,覆土深浅应依当地当年的温度和降雨量而定。覆土浅,日照使土温升高,促进较快萌芽,但若遇寒害,球茎及其顶芽易受冻伤;覆土深,萌芽出土较慢,但若环境干燥,则利于保水,促进发芽,一般依种芋大小覆土厚为6-10厘米。
八、施肥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魔芋产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施肥的原则是重施底肥即农家肥,大量施入腐熟堆肥,每亩约施1200公斤(干重),堆肥应在前一年夏秋季节即开始沤制,待充分腐熟后使用。堆肥的沤制以秸秆、不带种子的青草为主要材料,适量加入畜粪。凡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快,生长季短的山区或后期易受干旱,风害威胁的地方,均应以80%以上甚至全量作基肥施用;凡斜坡地、土壤保肥力差者宜留20%-30%作追肥,在中期施用,以免中后期脱肥而又不能在后期还去施肥,以免影响种芋质量。
基肥的施用时间一般在栽种前10-15天,方法有3种:
第1种是在深约10-15厘米的种植沟内先施入堆肥,上面施入基肥及腐熟人、畜粪尿等,再上盖土约3厘米,种芋斜放其上,最后在种植沟上盖土成弧形中高边低以利排水。
第2种是在两行种植沟之间挖施肥沟,将堆肥与农家肥混匀后施于沟内,在种芋已斜放于种植沟后,将种植沟与一侧的施肥沟一起盖土成弧形。
第3种是在种植沟中下种后先仅盖土,待萌芽出土时,结合中耕培土时才先施基肥,后将种植沟培土成弧形。魔芋栽种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种芋与肥料直接接触,如新鲜鸡粪、人粪尿和刚出栏的牛粪或猪粪等均极易造成烂种,因此,务必在肥料上先盖土才放种芋或盖土后才在上面施农家肥。
九、田间管理
魔芋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覆盖等。
1、苗后除草,应在雨过天晴时较好,注意不要踩在厢面和伤及植株,不要拔苗时带出魔芋须根,杂草可作为沤制堆肥的材料。生长后期如有少量的草,只要不影响其生长,可以不除,可遮挡太阳直射土面,对土壤起到覆盖作用。
2、培土。魔芋下种时间一般在3-4月,魔芋出苗一般在6月,其间经过2-3个月的时间。垄或厢上的泥土受雨水及动物活动等影响而有一部分移到沟中,甚至有些种芋由于栽得较浅而暴露出来。因此除草后应及时清沟培土。既保持垄沟、厢沟及周边排水沟的畅通,又保证魔芋种芋必要的土壤覆盖厚度。
3、覆盖。培土后应进行及时的覆盖,主要以稻草、麦杆、杂草、山青等覆于厢面。
4、清除病株。除了在冬季翻耕土壤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以切断初染源外,在魔芋萌芽出土后,凡见叶片展开极慢或不能展开,甚至开始倒伏者多为种芋带病株,应立即拔除。7月以后,随时检查病情,最先发现的中心病株应立即带土挖除深埋或烧毁,切不可丢入粪池或田边地角,并在窝内及周围撒上石灰,踩紧土壤,防止雨水带走病菌扩大传染;若有白绢病发生,立即对该地块遍撒石灰,使土壤PH达到8以上,即可防止扩大发展。
十、采收
适时挖收魔芋,有利于保质保产。9月底以后,球茎已逐渐成熟并转入休眠期,叶生长已停滞而逐渐枯黄直至倒伏,此时,商品芋可开始陆续挖收,魔芋自然倒伏1周以后开始收获。挖收时选睛天,一般从上午挖收到下午3时,然后进行整理,将大球茎、小球茎、根状茎、带病、带伤芋分开,适当风干后,分别装箱处理。挖收过程应尽量避免损伤魔芋。
陕西镇安华兴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